发布:2025-11-06 阅读:16

曾经以钢铁闻名的河北邯郸,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产业变革。当你在超市看到美的智能热水器,或者听闻金大智能伴宠机器人走进家庭,甚至看到坝上风电场旋转的发电机组,可能不会想到这些高端装备都产自邯郸。
邯郸高端技术装备制造业增长了29.6%。这一增长速度标志着邯郸正在从传统的“钢城”向高端装备制造强市转型。
邯郸的产业转型轨迹从数据中可见一斑。2023年前三季度,邯郸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.9%,其中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2.5%,远超钢铁业1.7%的增速。这种增长差异凸显了邯郸经济结构的积极变化。
“在钢铁行业摸爬滚打40多年”,邯郸市冶金行业协会秘书长贾树材惊叹于这种新变化:“高端装备制造业是钢铁行业的下游产业,是钢材消费的主要行业之一。”
邯郸这两大产业形成了互补互促的良好局面。
邯郸市工信局副局长赵锋指出:“永年标准件、曲周童车、武安铸铁炊具……这些老的‘邯郸造’大名鼎鼎,许多人知道。其实,还有一些以高端装备制造为代表的新制造,同样是邯郸生产的。”
当地政府规划了明确的发展目标:到2027年,初步建成全国重要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,规上工业产值达2400亿元;到2035年,装备制造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支撑,规上工业产值达到4000亿元。
邯郸市采取 “一县一特” 策略,推动每个县区发展特色产业集群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
永年区作为“中国紧固件之乡”,致力打造国际标准件产业集群和集散中心,实现从原材料生产到仓储物流的完整产业链。冀南新区则依托运达风电、中材集团等企业,聚焦风电装备产业链,吸引了青岛华斯、天能重工等风电上下游企业入驻。
这种差异化发展模式有效促进了资源优化配置。2024年,邯郸市特色产业集群实现营业收入5541亿元,同比增长7.8%,集群内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265家,占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比重72.7%。
在邯郸产业转型中,龙头企业发挥了关键作用。以美的集团为例,自2011年落户邯郸以来,已发展成为美的集团在我国北方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。
邯郸美的智能厨电工业园营运部负责人朱捷介绍:“2022年智能热水器平均单月产量15万台,2023年平均单月产量19万台,今年以来平均单月产量提升至20万台。”
该工业园产品本地化配套率已达七成,实现了“一个项目带动一条产业链”的集聚效应。
风电装备制造领域,河北运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实现了风电整机“邯郸造”,填补了邯郸市风电装备制造业的空白。2023年前三季度,运达风电已生产风机127台,实现产值
11亿元。河北运达风电生产主管白海江表示:“从2兆瓦到13兆瓦,从陆地风电到海上风电,我们的产品已实现根据不同客户需求、不同应用场景的定制化生产。”
邯郸市高端装备制造业已形成 “机、车、电、件、管、阀” 六大优势产品系列格局。
在整机制造(“机”)领域,邯郸依托运达风电、中材风电叶片,打造百亿级高端绿色能源装备产业集群;以中船集团七一八所氢能装备产业园为载体,建立制氢、储氢、运氢、加氢、用氢的全产业链氢能产业体系。
汽车制造(“车”)方面,邯郸支持魏县、肥乡区、广平县、武安市等做强专用汽车,建设北方重要的专用车和重型载货车生产基地,并积极对接引进吉利新能源商用车、山西大运新能源重卡。
金属管材(“管”)产业以新兴铸管、正大制管、友发制管为龙头,重点发展高端铸管、高合金及双金属复合管等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产品。阀门(“阀”)产业依托成安北京阀门总厂等企业发展精密铸造阀门、高端自控阀门和智能流体阀门,打造北方最大的高端阀门生产基地。
邯郸装备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对创新驱动的高度重视。邯郸市提出坚持高端化、智能化、绿色化主攻方向,推动装备制造实现由零部件加工配套为主向成套整机装备转型,由设备制造为主向制造服务转型。
在智能化改造方面,邯郸多家企业实施了生产线智能化和数字化改造。邯郸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营运总监郭思尧表示:“我们通过实施生产线智能化、数字化的改造,使生产效率大幅提升。”
绿色制造也成为邯郸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。氢能产业方面,氢蓝时代首批100辆氢能重卡在邯郸成功交付,这是河北省氢能重载交通示范应用最大规模的落地项目。
邯郸市还计划建设5座加氢站、4000个公用充电桩,更换各类新能源车辆1.3万辆,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。
随着青岛华斯、天能重工等风电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先后入驻邯郸,产品涵盖风电装备制造的风机、塔筒、叶片等核心部位,邯郸已累计签约产业项目59个,总投资139.19亿元。
从钢铁到智能装备,邯郸的产业转型之路正在加速。这座老工业基地正在用实际行动证明,它不仅能生产优质的钢材,还能制造出驰名中外的高端装备产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