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媒体中心 > 行业资讯

行业资讯

高质量发展看山东·潍坊:工业技改撬动“智变” 塑造新优势

发布:2025-09-16  阅读:3

 

站在全国视角看潍坊,这座城市不仅是“世界风筝之都”“国际和平城市”,还是一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兼具明显优势的“硬核”城市:坐拥潍坊动力装备集群、潍临日智能农机装备集群两个“国字号”集群,拥有25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以及178个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;农产品出口额连续六年超百亿元,蔬菜产销量荣膺全国榜首,肉蛋奶总产量全省第一,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链上的增长极,“全国农业看山东、山东农业看潍坊”金字招牌愈发闪耀。

潍坊缘何能持续“向上突围”?《经济日报》调研文章中谈到,“潍坊的创新不凌空蹈虚,它从车间的机油味和土壤的墒情里长出来,不求‘高大上’,但求‘接地气’——行业痛点便是创新着力点。”

正如这句总结,潍坊正在充满机遇的实体经济进阶之路上勇毅前行,精准发力,力促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,发展动能澎湃有力。

01


专注创新

新质生产力加速奔涌

全国每5台柴油商用车中,就有1台发动机是潍柴造;全国每4个轮胎中,就有一个轮胎所用的胎圈钢丝来自大业股份;歌尔集团微型扬声器出货量全球第一……越来越多的“潍坊创新”“潍坊智造”走向全国、走向世界,这座城市的实践丰富了中国创新叙事:新质生产力的生命力,深植产业沃土、扎根广袤大地。

在山东大业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,几乎见不到工人在设备前忙碌,目之所及是智能化、自动化的生产景象。自动化生产线运转不停,AGV运输车川流不息,产品下线后被自动化生产线送检打包。

作为全球最大的胎圈钢丝生产企业,大业股份与世界轮胎前十强及国内外近百家企业达成合作。智能制造部部长徐金磊介绍:“企业近几年的快速稳健发展离不开创新支撑,我们成功研发并生产出首款工程胎使用的缆型胎圈钢丝,这是亚洲区域内首款工程胎缆型胎圈钢丝,从此国内就能用上自研自主的产品。”

在潍坊,一个企业就是一家科研单位。比如山东富康集团,不仅设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7个省级以上科研创新平台,承担了10项国家级课题、30项省级课题,还获得了多项国家级、省级科学技术奖,为潍坊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“动力引擎”。

抢占技术制高点,锻造持续创新能力是企业的制胜之道,也是潍坊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。从生产一线到科研实验室,这座城市正在把创新发展的故事娓娓道来。

深入探寻潍坊拼搏争先、新质跃迁的发展之策,会发现这座城市正以产业需求为锚点,撬动人才、技术、资本高效协同,构建起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。

围绕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的所需所盼,潍坊出台《关于加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,集市科技局、市发展改革委、市工业和信息化局等6部门之力,破解成果转移转化、金融支持等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。

像这样“普惠+定制”的政策,近年来潍坊出台了20余个。科技创新这一“关键变量”,正在成为潍坊高质量发展的“最大增量”,助力传统产业迈向高端、高端产业进军更高端。

把科创活力与产业动力嵌入城市脉络,带动城市发展跃上新高度。潍坊展现出强劲韧性与旺盛活力,将科创潜能发挥到极致,将更多产品放到更大的世界坐标系中谋发展,通过全球化扩大市场,掌握更多话语权。

02


聚链成群

构建筋强骨壮的产业体系

《经济日报》调研文章开篇聚焦潍坊动力装备产业,作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,潍坊动力装备集群总产值超3000亿元,约占全国动力装备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,潍柴发动机、浩信商用车轮毂等产品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,豪迈在轮胎模具、气门芯等多个细分领域市场份额世界第一。

更值得一提的是,潍坊动力装备产业不是单打独斗,而是一条完整的“黄金产业链”。这座城市按照串企成链、聚链成群的思路,打造了动力装备“基础零部件→核心零部件→动力总成→整机(终端)←关键配套件”的链式发展模式,形成了龙头企业带动、中小企业配套协作的融通发展格局,集群本地配套率已超50%。

走进山东银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,技术工人轻敲数控机床指示屏,收到指令的齿轮、传送带、机械手、吸盘迅速响应,精准完成切割、焊接等多道生产工序。

“企业每年为潍柴、福田、青州卡特等多家潍坊企业配套板式油冷器、中冷器等。为了更好进行产业协同发展,我们特意在潍坊建立了分厂,借助潍坊动力装备集群优势,企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。”山东银轮热交换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林传表示。

链式思维带动产业发展,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聚合起产品、技术、人才等各类资源要素,由此释放出的“化学反应”进一步激发出潍坊动力装备产业活力,逐步构建出“热带雨林式”创新创业生态。

产业形态形成非一日之功。“链主+链长”,双“链”驱动,是潍坊产业集群攀高向新的重要推动力。

潍坊聚焦“9+3+N”产业体系,持续深化“链长制”,链上推动工业经济运行,链上培育优质企业,链上加快数转智改,链上深化供需对接、金融服务、产学研对接,加快绘制全市制造业生态地图,谋划、招引了一批延链补链强链项目,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,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。

今年上半年,潍坊持续围绕智能农机、磁技术、生物医药等12条重点产业链发展需要,通过路演会、专题推介等方式,组织开展“找订单”“组主场”活动。1至6月,共组织开展“找订单”“组主场”活动126场,688家采购企业与2522家供应企业间实现“互采”,总金额402亿元。

大企业带动产业链发展,中小企业专攻细分领域,各展所长、共同撑起一片天,潍坊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。目前,全市70%的规上工业企业纳入了重点产业链体系,龙头骨干企业本地配套率进一步提升,大大小小的冠军企业“镶嵌”在产业链和供应链上,龙头拉动、配套跟进、集群发展的产业梯队稳定发力。

03


生态突围

“潍”有向上之气

16家营收过百亿元的民营企业、6家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、10家中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上榜企业、31家山东民营企业200强上榜企业……作为一个地级市,潍坊民营企业阵容颇为豪华,贡献了全市六成地区生产总值、七成投资、八成税收、九成就业和99%的市场主体。

跳出一企一业,如何进一步激发民营经济发展活力和创新热情?潍坊这座城市从未停止思考,并不断将想法转化为现实: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“一号改革工程”的“首位改革”,把企业家需求放在首位的“首位服务”,以最高的敬意礼遇企业家的“首位礼遇”。

潍坊将11月1日设为“企业家日”,每年高规格举行企业家大会,涉企政策征求企业家意见,涉企议题邀请企业家列席,出台支持企业家干事创业若干政策,让企业家站“C位”,真心尊重企业家、服务企业家。

今年,潍坊又成立了企业家联合会,进一步凝聚企业家力量,形成全社会推动产业链发展的强大合力,让产业链上的伙伴更亲密、朋友圈更强大,集聚更多配套企业,构建起良好的产业生态圈,让潍坊产业森林更加丰茂。

在推动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,对于有为政府而言,精准思维必不可少。潍坊深谙此道——

在政策方面,出台了一系列惠企政策,如《潍坊市培育优质中小企业壮大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措施》等,为企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。

在金融方面,出台《潍坊市金融支持民营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三年提升行动方案》,推出至少20项专属金融产品,解决企业融资难题。

在人才方面,制定加强重点产业人才支撑服务推动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,吸引各类人才汇聚潍坊,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。

此外,政府还积极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。通过“证照分离”改革,简化企业开办程序,提高市场准入便利性;开通“法企直通车”,建立法律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机制,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。

这些举措,让民营企业在潍坊这片沃土上茁壮成长。

政府有敢为的担当,民企有敢闯的劲头,在风浪中搏击,潍坊民营经济以更强韧性稳步向前。民间资本正在用实际行动,表达对潍坊发展前景的看好。

去年,潍坊民间投资占比82.6%,居全省首位。今年上半年,民间投资表现依然亮眼,民间投资占比达83.7%、高于全省22.1个百分点,全市签约引进康恩贝零废产业园等优质项目410个、新增内资到位资金和实际使用外资均居全省前列。

在这片改革底蕴深厚、创新基因绵长的土地上,创新与发展的故事还在延续。一个踔厉奋发、拼搏向上的更好潍坊,正在不断释放新动能、彰显新活力。

2026第三届丞华潍坊机床展将于2026年5月28日-30日在潍坊鲁台会展中心举办,预计规模达30000平方米,500家参展商,35000名专业观众。重点展示数控机床、加工中心、激光切割设备、焊接设备、工业机器人、特种加工设备、动力传动、检验和测量设备以及各种机械功能部件等产品。围绕供需对接促进成交,为行业提供一个考察供应商、采购设备和综合解决方案的一站式选择平台。